银行挤兑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客户因担心银行的偿付能力而同时提取存款。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提取资金,银行的现金储备将消耗殆尽,没有足够的现金供客户提现,违约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反过来又会导致更多的人提取存款。在极端情况下,银行的准备金可能不足以支付取款。
历史上曾发生过银行挤兑事件,包括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成立于1933年,旨在减少银行挤兑的发生。
二 银行挤兑的原理
当大量人开始从银行提款时,就会发生银行挤兑,因为他们担心该银行会没钱。银行挤兑通常是恐慌的结果,而不是真正的破产。然而,由恐惧引发的银行挤兑可能会将银行推向破产。
大多数机构都规定了每天在金库中存储现金的限额。这些限额是根据需要和安全原因设置的,但通常是不会与银行的存款总额相等,因此,如果有大量储户短时间内一起提款,银行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
许多银行还在国家中央银行保留一定数额的准备金,以尽量减少与银行挤兑和其他问题相关的风险。事实上,美联储为此向他们支付利息,该计划被称为“存款储备金利率“(IORB:Interest on Reserve Balances)。该计划激励银行将一部分存款作为储备金存放。
由于银行通常只将一小部分存款作为库存现金,因此它们必须增加现金头寸以满足客户的取款需求。银行增加库存现金的一种方法是出售资产——有时价格比不需要快速出售的价格低得多。以较低价格出售资产时遭受的损失可能会引起客户的担忧,从而引发提款。
三 银行挤兑的例子
在现代历史上,银行挤兑常常与大萧条有关。如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储户惊慌失措,开始提取存款。20世纪30年代初,数千家银行连续发生挤兑事件,对经济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最近发生的重大银行挤兑例子包括硅谷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 (WaMu) 和美联银行 (Wachovia Bank,又称美国瓦乔维亚银行) 的挤兑。
硅谷银行于2023年3月倒闭,原因是风险资本家导致银行挤兑。该银行报告称,它需要22.5亿美元来支撑其资产负债表,但到下一个工作日结束时,客户已提取了约420亿美元。因此监管机构关闭了该银行并控制了其资产。
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硅谷银行上一次报告的资产总额为209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第二大倒闭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 (WaMu)
华盛顿互惠银行 (WaMu) 在2008年倒闭时拥有约3100亿美元的资产,是美国最大的倒闭银行。其倒闭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快速扩张。该银行还遭受了挤兑,客户在两周内提取了167亿美元。
摩根大通最终以19亿美元收购了华盛顿互惠银行。
美联银行
美联银行是因盈利结果不佳,储户在两周内提取了超过150亿美元之后关闭的,后最终被富国银行以150亿美元收购。
美联银行的大部分提款都集中在余额超过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承保限额的商业账户上,从而使这些账户的余额降至略低于 FDIC 的限额。
PS:雷曼兄弟、美国国际集团(AIG)和贝尔斯登等大型投资银行的倒闭并不是银行挤兑的结果。相反,这些银行的倒闭是信用和流动性危机的结果,涉及衍生工具、资产支持证券和不良的风险管理实践的信贷和流动性危机造成。
四 防止银行挤兑
为了应对20世纪30年代的动荡,各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降低未来银行挤兑的风险。最大的也许是设立储备金要求银行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存款。由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出现,美联储已将这一要求降至零。
此外,美国国会于1933年设立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银行存款提供保险,以应对前些年的多起银行倒闭事件,其使命是维护美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公众信心。
FDIC根据所有权类别提供保险。FDIC认可的所有权类别有几种,但一般来说,每个储户在每个不同类别中的保险金额最高可达250,000美元。
在某些情况下,FDIC可能会扩大其承保范围。例如,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时,FDIC动用了存款保险基金的资金全额补偿储户。该基金的资金来自每季度向银行征收的费用。
在某些情况下,银行在面临挤兑威胁时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例如,银行可以暂时关闭,以防止人们大量取款。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3年宣布银行放假时实施了另一种解决方案,要求进行检查以确保银行的偿付能力,从而使其能够继续运营。
五 什么是无声银行挤兑?
无声银行挤兑是指储户通过电子方式大量提取资金,而不亲自进入银行。无声银行挤兑与其他银行挤兑类似,只不过资金是通过ACH转账、电汇和其他不需要实际提取现金的方法提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