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3月7日,货币监理署 (OCC)重新澄清了某些加密银行业务许可,发布了解释性信函 1183,以确认国家银行和联邦储蓄协会可以进行加密资产托管、某些稳定币活动以及参与分布式账本等独立节点验证网络。
美国货币监理署代理署长Rodney E. Hood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美国货币监理署希望银行能够采取与传统银行业务相同的强大风险管理控制措施来支持新型银行业务。今天的行动将减轻银行参与加密相关活动的负担,并确保美国货币监理署对这些银行业务的处理方式一致,无论其底层技术如何。”
这封信还取消了 OCC 监管机构在参与加密货币活动之前必须获得监管机构的不反对意见并证明其已实施充分控制措施的要求。这可能会对缓解将数字资产整合到更广泛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中存在已久的问题之一产生重大影响:托管和风险问题。
加密货币托管与自我托管的比较
加密货币托管是指数字资产的存储和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托管(第三方托管),例如跨交易所和其他机构托管人,以及自我托管,例如使用硬件和软件钱包。了解两者的区别对于安全管理加密货币以及理解金融机构与数字资产托管服务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银行和托管解决方案一直是传统金融领域的首选模式,而在加密货币领域,托管人也扮演着类似的角色。Coinbase 和 Gemini 等加密货币交易所除了提供交易平台外,还提供托管服务,为机构和散户投资者提供安全存储、保险和合规框架,而 BitGo 和 Anchorage 等专业公司则通过先进的安全功能迎合机构参与者的需求。
纽约梅隆银行、富达和道富银行等几家大型金融机构也已进入加密货币托管领域。
然而,托管解决方案可能会带来风险,包括黑客攻击或公司倒闭,例如 FTX 倒闭。
另一方面,自主托管符合加密货币的基本精神:去中心化和金融主权。通过持有自己的私钥,用户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资产,从而消除与托管人和中心化交易所相关的交易对手风险。
然而,自行保管也存在风险。失去私钥的使用权可能意味着不可逆转的资金损失。
银行的监管和安全考虑
美国货币监理署的解释信已确定银行可以提供托管解决方案、从事稳定币相关活动并参与分布式账本网络。
获得 OCC 的批准后,只要符合监管要求,银行就可以发行和管理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这一发展为银行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将自己定位为值得信赖的稳定币托管人,从而增强数字资产的稳定性并增强跨境支付和汇款。
虽然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精神经常将银行视为这一运动的对手,但现实情况却更加微妙。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和高净值个人需要符合现有金融法规的合规、安全的托管解决方案。
Visa Crypto商业化主管 Nikola Plecas在 10 月份向 PYMNTS 表示:“最大的金融机构渴望探索 代币化资产”,但他们需要监管确定性才能大规模进行此类探索。
与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和加密货币原生公司不同,银行在保护资产方面享有悠久的声誉,这使得它们能够吸引寻求监管合规性和强大安全性的机构客户。通过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专业知识,银行可以弥合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领域之间的差距。
PYMNTS 情报报告“区块链对受监管行业的益处”发现,区块链技术具有众多潜在优势,可以满足包括金融在内的受监管行业的独特需求。
FV Bank首席执行官 Miles Paschini本月告诉 PYMNTS: “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整合 区块链功能,客户在转移价值方面将拥有更多选择。” “我们正在为未来开辟道路,区块链只是另一种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