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首次在其全球经济报告框架中正式承认数字资产,并更新其国际收支标准,以反映加密货币和基于区块链的资产在全球经济中日益增长的作用。
在最新发布的《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BPM7)第七版中,IMF介绍了如何对比特币、稳定币以及以太坊和Solana等代币平台等加密资产进行分类和记录的详细指南。
该手册于3月20日发布,更新了2009年修订的全球统计标准。
根据新框架,数字资产分为可替代代币和不可替代代币,并根据其是否承担相关负债进一步分类。
比特币和其他没有支持负债的代币被视为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归类为资本账户。
这意味着涉及这些代币的跨境交易现在将被追踪为非生产资产的收购或处置。
相比之下,稳定币和类似的由负债支持的数字货币被视为金融工具。
以太坊和 Solana 等平台型代币如果跨境持有,可能会被归类为类似股票的工具,反映出与传统股票类似的所有权。
该手册还涉及质押和加密货币收益活动,这些活动将被视为类似于股息的收入来源,具体取决于持有人的意图和持股规模。
此外,与加密挖掘和质押相关的服务现在被视为可出口的计算机服务,符合数字经济的更广泛趋势。
BPM7 手册是与 160 多个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统计委员会 (BOPCOM) 协商制定的,是编制对外部门统计数据的基础框架。
它与全球经济核算的其他重大更新相一致,包括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本月初通过的《2025年国民账户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是到 2029-2030 年广泛采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七版和更新后的国民账户体系,并提供技术援助和指导以支持实施。
BPM7 的白色封面版本目前提供英文版,预计最终出版时将提供其他语言版本。
这些更新标志着国际统计对数字资产处理方式的重大转变,为各国提供了更好地追踪其对贸易、投资和经济表现的影响的工具。